YouTube运营经验、频道增长

做YouTube,别再只看播放量了:这5个盲区你踩过几个?

大家做 YouTube 最常听的一句话是什么?
“你要做内容!”、“播放量越多越好!”、“封面要吸睛!”

但真正做下去你会发现,播放量高≠频道好,爆了≠变现,剪得美≠有人看。很多人坚持做半年,突然停更了,不是因为累,而是因为迷茫:“我到底做错了什么?”

今天我不讲大道理,就讲几个我或我身边人亲身踩过的坑,尤其是刚开始做频道的你,希望能早点避开。


1. 播放量高,但频道没有“记忆点”

有个朋友做了一支关于“泰国旅行省钱攻略”的视频,播放破10万,但频道订阅只涨了不到300人。

为什么?

因为观众看完只记得内容,不记得他是谁,也不会点进频道看更多。内容是有用的,但作者是可替代的。

所以做视频除了“有用”,更要让人“记住你”:

多露人声或露脸

保持一致的说话风格或标志性语气

在开头和结尾都强化频道认知,比如:“我是XXX,一个爱讲真话的旅行博主”


2. 封面做得花哨,反而没人点

很多人一开始特别用心做缩略图,颜色、字、图片堆得满满的,结果 CTR(点击率)惨不忍睹。

真正高点击率的封面,其实有三个共通点:

对比强烈(比如白+红,黑+黄)

少字,但字大(手机上看的观众多)

一张“有故事感”的人脸表情 > 一堆装饰图标

举个例子:
❌ 封面上写满“如何规划旅程省钱攻略2024最新分享”
✅ 换成一句:“我被骗了5000泰铢,只因没做这件事”


3. 忽视后台数据,只靠感觉做内容

“我觉得这个观众应该喜欢”是 YouTube 的死亡句。

后台数据才是你频道的真实“体检报告”:

哪个视频完播率高?

哪个封面点击率低?

哪个话题来的观众订阅多?

比如我发现一个爆款视频带来了很多播放,但观众平均只停留30秒,完播不到10%。这类视频虽然数据好看,但其实对频道增长没意义,甚至会拉低后面的视频推荐权重。


4. 一味学别人,而不是建立自己的“内容语言”

起初模仿别人无可厚非,但不要停留在“抄结构、抄形式”。

什么叫内容语言?就是你自己的节奏、语调、视角。哪怕讲同一个话题,观众能一听就知道是你做的。

比如你可以坚持每期都用某句口头禅开头;
或者你的视频节奏都特别快、有密集信息点;
甚至你总是结合自己个人经历来讲道理。

这种“统一感”远比视频剪得多炫酷来得值钱。


5. 没有建立“粉丝和你的连接感”

这点很多内容做得好的人都忽略了。

观众看视频是来看信息,但留下来,是因为对“你”感兴趣。

你有没有:

主动回复留言?

在社区或评论区问观众想看什么内容?

提前预告下期视频主题,制造参与感?

或者搞点小互动,比如投票、抽奖、弹幕彩蛋?

哪怕你刚开始只有几百个订阅,也请你当他们是“社区的种子用户”。他们愿意留下,就值得被重视。


最后的建议

如果你看到这里,说明你是一个真的愿意把频道做好的人。

现在的 YouTube 竞争激烈,靠运气爆红已经不现实了。你需要有节奏地更新、有逻辑地优化内容,也可以搭配一定的社交媒体营销手段,让你的内容有更多曝光机会。

我们网站 fensi365.com 就是在做这个的:
如果你想要更多观看、更自然的点赞、或是想把视频引流到电商平台/服务产品,我们都可以提供稳定、安全的服务。

但前提是:内容是你自己打磨出来的,我们只是助力,不是替代。


你可以行动的3件事:

回头看看你上一个视频的CTR、完播率、热力图,找出能改进的点

去看你“订阅最多的那一支视频”,回顾它哪里特别?

给你的观众发一条社区贴,问他们“下次想看什么?”

不管现在你粉丝是100,还是1万,运营的思维要先到位。
慢一点没关系,但别盲目、别停更。


延伸阅读建议

👉YouTube频道运营的一些真实建议